五月丁香久久婷激情综合视频,五月天综合淫淫网,欧美丝袜变态一区,日本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月丁蜜月

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六大看點


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六大看點

宗良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近期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明了經濟工作方向:穩中求進是2017經濟工作的總基調。2017年有六大經濟發展動向需重點關注。

一、經濟增速繼續在合理區間中高速運行

當前已經減弱了對經濟增長目標的關注,但也并非不要增長速度,仍需要處于合理區間的經濟增長。2017年政策的基本方向,是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投資、消費、出口的總體擴大和協調平衡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鑒于2016年全年GDP將在6.7%左右,未來幾年增速只要保持在6.43%以上,就可實現“十三五”目標,這為經濟轉型升級贏得了時間和空間。在經濟金融全球化面臨阻礙的背景下,我國處于可以有所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可以實現6.5%的增長,保持合理區間內中高速運行態勢。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視當下更重長遠

我國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既要解決現實問題,又要重視長遠發展,努力實現供求關系升級版的新動態均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一是繼續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二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改革的紅利惠及億萬農民。三是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要高度重視“脫實向虛”的苗頭,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發展壯大新動能,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四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三、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防止“僵尸企業”死灰復燃

2017年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去除沒有需求的無效供給、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三去一降一補”仍是重要抓手。去產能的關鍵是處置“僵尸企業”,要注意處理短期經濟發展與處置“僵尸企業”的關系,在供給側改革取得一定成效、鋼鐵煤炭價格有所上漲時更是如此。不能為了局部地方利益損害去產能的重大利益。實踐證明,努力推動轉型升級的地區,其經濟呈現出良性發展態勢,因此,應堅定采用市場化、法治化的辦法,繼續推動煤炭、鋼鐵的去產能工作至關重要。

去庫存要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的問題。要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提高三四線城市和特大城市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不斷提升中小城市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和服務的水平,公共資源投入方向是鼓勵人口流向的重要基礎。保護小城鎮的生態、歷史文化等要素,增強其特色產業聚集功能,走特色城鎮化道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就是要讓住房回歸居住的屬性。德國幾十年堅持房地產市場的民生屬性、促進其平穩發展的經驗值得借鑒。房地產長效機制建設要有助于促使住房回歸其作為消費品的居住屬性,抑制其作為投資品的資產屬性。

去杠桿要在控制總杠桿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堅定去杠桿的基本方向。當前,企業負債較多、利息支出較大,影響了企業的盈利和競爭力,長期下去實體經濟將受很大影響。因此,首先,應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的債轉股;其次,應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再次,要加強對企業自身債務杠桿的約束。

降成本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各類中介評估費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推動企業向內降本增效,保持我國投資環境的競爭力。

補短板既要補硬的短板,也要補軟的短板。要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要更有力、更扎實地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四、堅定振興實體經濟,提升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尋求新的增長動力,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率,最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共同路徑和規律。當前德國、美國等都十分重視提升其工業競爭力,可以說實體經濟競爭力是一國保持持久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因此振興實體經濟的意義重大而深遠。通過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結構的提升、支柱產業的替換,是一個國家經濟由量到質、由弱變強的必然過程。

近幾年,相對于金融、房地產等產業的發展而言,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率有所下滑,投資愿意有所縮減,其發展遇到了一些壓力。2017年將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轉型升級后的中國將實現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擁有更先進的制造業,培育出一批新興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3D打印、大數據開發和綠色環保產業等,要在某些領域占領世界制高點。同時,服務業正成為中國經濟的增長點,包括各種支持生產、便民利民、增加就業的服務業態;金融服務、科技服務、文化服務、商務服務等適應現代人需求的具有高技術高文化含量的服務業;現代物流、設計資訊、電子商務、健康養老等新的服務業態。

五、“一帶一路”贏得更加廣泛參與和支持,區域經濟戰略提速

2017年國際經濟環境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了形勢研判和政策抉擇的難度。特朗普任內美國經濟貿易投資政策變化、英國“脫歐”進程、歐洲相關國家大選、各國經濟走勢和宏觀政策不同步等,都會影響國際資本流動,也會對中國對外貿易、“走出去”等產生重要影響。我國既面臨一定的挑戰,但也將迎來新的機遇。我國可加快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和亞太自貿區(FATTP)建設。“一帶一路”戰略將得到全球更多國家的支持和參與。

2017年還將是區域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的一年。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將取得進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可望加速推進,為區域經濟協調和平衡發展注入動力。

六、加強金融風險防范,發揮金融支持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當前人民幣匯率波動與跨境資本流動、資金“脫實向虛”等金融風險猶存。預示新的一年,將繼續注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平衡,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可望取得成效,在防范金融風險中發揮重要作用。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本質任務和需求,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金融要發揮強力支持作用。資金“脫實向虛”,過度投向產能過剩、房地產等行業,不僅將對解決實體經濟融資帶來障礙,而且會造成金融系統風險的累積和金融市場的波動。2017年,金融既要在經濟平穩增長中發揮作用,支持基礎設施、消費等需求的增長,又要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當減少信貸向產能過剩、房地產等行業的流入,優化社會資金流向,支持實體經濟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